谈判将至最后一刻,美财长突然出狠招,议题突变,中方霸气拒绝

 126    |      2025-07-29 10:17

中美经贸会谈,原本该是各方坐下来,把生意上的事捋清楚。可最近的风向,让人觉得这对话已经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了。美国那边的动静,似乎要把经贸谈判,硬生生拽进地缘政治的泥潭里。

这种转变,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不解。毕竟,前前后后也谈了几轮,虽说有摩擦,但总归有些共识的基础在。

我们先看看之前。就在上个月,中美代表们在日内瓦坐了下来,举行了第一轮经贸会谈。当时双方还就一些进口产品的限制问题,达成了取消的共识。那会儿大家觉得,至少方向是对的。

到了上月初,也就是6月5日,中美元首还通了电话。那次沟通之后,气氛一度回暖,外界普遍以为,美方这次是准备“认真谈”了,也给后续的谈判注入了不少期待。

没过几天,6月9日到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首次会议在伦敦举行,这也是大家口中的第二轮谈判。中方派出了高层代表团,美方那边,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都来了。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会谈现场,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中方为了表达诚意,甚至主动审批通过了美国三家汽车制造公司对稀土的申请。

但中方也立了规矩:这些稀土的去向必须追踪,更要严格控制其用于军事目的。这番表态,既有合作,也有原则。

不过,早在伦敦会谈前,美方白宫国际经济委员会主席哈西特就曾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式地要求中国大规模恢复对美稀土出口,却只字不提任何对等的让步。这多少给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在伦敦会谈期间,美方牵头人之一的财长贝森特,竟然突然离场。这个举动在当时就引发了各种猜测,至今也没个明确的解释。

而最近,也就是7月21日,贝森特又上了CNBC的节目,说了些话。他先是透露,中美第三轮谈判很快就要进行了,还说“更关注谈判质量而非时限”,听起来似乎很积极。

可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直接把谈判的“议题范围”给扩大了。他突然要求中国不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甚至威胁要实施二级制裁。

这哪儿是谈经贸?分明是把地缘政治的雷,直接扔到谈判桌上了。这一下子,原本的谈判性质,彻底变了味。

美国这盘棋,到底想怎么下

美方这种“临阵换题”的操作,绝非一时兴起。这背后,藏着华盛顿对自身霸权地位的深度焦虑,以及多重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复杂考量。经贸谈判,更像是他们施压的工具。

首当其冲的,就是“去美元化”的趋势。如今,中俄石油贸易超过85%都用人民币结算,中伊之间也签了本币互换协议,这直接动摇了“石油美元”的根基。美国急于切断人民币在全球能源市场扩张的路径,想把中国重新拉回美元体系。

其次,这跟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全面化”战略也脱不开关系。总统特朗普之前就放过狠话,如果俄乌冲突50天内不停火,就要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还要对那些跟俄罗斯做大宗交易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中国、印度、巴西都被点名了。

美国很清楚,单靠自己压不住俄罗斯,所以想方设法逼迫其他大国,切断对俄罗斯的资源供应。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自然成了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再一个,别忘了美国自身能源市场的需求。美国的页岩油产能过剩,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美方希望通过这种施压,迫使中国减少从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进口,给自家的页岩油腾出市场空间,既能解决国内过剩,又能缓解贸易逆差。这算盘打得挺响。

最后,不能忽视美国国内的复杂局势。芝加哥的暴乱,民主党籍州长对特朗普部署国民警卫队的谴责,都显示出美国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特朗普在民调下滑的压力下,正寻求强势回归。这种时候,华盛顿倾向于采取“刺激性外交”,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国内视线,缓解内部压力。

中国亮明底线,博弈升级如何接招

面对美方这突如其来的变卦,中方态度非常明确,也断然拒绝。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直接表态:“中方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他毫不含糊地指出,“谈贸易就谈贸易,别扯别的。”这番话,干净利落,直接划出了中方的原则底线。

中方认为,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能源合作,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正常商业活动,任何第三方都无权干涉。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动辄使用经济手段来操弄地缘政治,更不会接受美国这种通过施压,逼迫中国“选边站队”的做法。

而且,美国自己还在从俄罗斯进口战略资源,这种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伊石油的做法,显得非常双标,也缺乏国际法上的正当性。

美方这次“临阵换题”,其实也暴露了他们对全球地缘格局变化的深层焦虑。金砖国家集团的扩展,“去美元化”的加速,以及多边结算机制的兴起,这些趋势都在悄悄改变全球经济的版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伊三国在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特别是绕开美元和SWIFT系统进行结算的尝试,正在形成一股反制美元霸权的稳定力量。美国急了,想在谈判桌上把这股势头压下去。

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恐怕只会更加复杂。如果美方继续采取这种施压策略,中方手里也不是没有牌可打。

之前一度让美国头疼的“稀土牌”,可能再次浮出水面。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正当举措,如果美方继续无理打压,中方有可能再次利用稀土出口限制进行反制,这将直接冲击美国的芯片、高端制造以及军事工业基础。

同时,人民币在全球结算体系中的作用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方可能会加快与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推进本币结算合作,实质性地推动“去美元化”进程,以此来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此外,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日益成熟的多边平台,也将成为中国协调国际支持、共同对美施压的新阵地。

在保持战略清醒的前提下,中国将继续稳中求进,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不受影响。面对这种单边主义的挑衅,中国不会主动去激化对抗,但也不会退让。中方将更灵活地运用外交智慧和经济韧性,努力在全球秩序的再平衡中占据主动。

这次谈判节奏的突变,就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合作的需求和竞争的现实纠缠不清,妥协的愿望和博弈的残酷并存。中国已经明确亮出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你可以提条件,但不能耍赖;你可以谈判,但别掺杂政治。当今世界,早已不是单边霸权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美国如果还想凭一己之力,用胁迫和霸权来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加速自身霸权的衰落。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向前,关键在于美国能不能认清形势,放弃那种过时的零和博弈思维,拿出真正的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