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国博弈的舞台上,总有人喜欢秀肌肉,展示实力。这不,特朗普政府又一次扮演起了关税霸主的角色,对巴西祭出了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眼看美国这只"老鹰"在空中盘旋,试图俯冲猎食,巴西这头"美洲豹"却早已暗中布局,不慌不忙地摆出了防御姿态。美国这次打出的关税牌,真的能像特朗普想象的那样,让巴西屈服吗?
正文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巴西输美商品加征40%关税,叠加原有10%税率后总税率将高达50%。这道所谓"保卫美国安全"的关税墙,最终生效时间定在8月6日,比最初威胁的8月1日晚了5天,但依然给巴西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背后原因看似是经贸纠纷,实则暗藏政治算计。特朗普公开指责巴西的"关税、非关税政策以及贸易壁垒"造成对美贸易"不公平"。可笑的是,美国自己的数据都不支持这个说法。根据可靠统计,过去15年间,美国对巴西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高达4100亿美元。明明是美国占了便宜,却反过来指责巴西"不公平",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真让人哭笑不得。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背后还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美国前顾问班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特朗普看到金砖国家推动"去美元化"议程时,情绪激动到"把咖啡杯砸向了电视"。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巴西近期积极推动贸易本币结算体系,这直接冲击了美元霸权地位,触动了美国神经。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曾警告说,石油美元是美国霸权的血液,而巴西正试图撕开这条血管。
在关税清单上,美国耍了一点小聪明。白宫文件里藏着一份耐人寻味的豁免清单,民用飞机零件、石油天然气、木浆等700种商品逃过一劫,这些占巴西对美出口总值的43.4%。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纸浆巨头Suzano的股价因此应声反弹。巴西财政部长罗热里奥·塞隆对媒体表示:"我们没有面临最糟糕的情况,结果比可能出现的情况更温和。"
但咖啡和牛肉这两大支柱产业被精准瞄准,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算过账:新关税会吞掉咖啡商品价值的72%,相当于判了产业链死刑;肉类企业下半年预计血亏10亿美元,冷冻库里积压的牛排将堆成山。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主席马尔西奥·费雷拉指出,美国是巴西咖啡的主要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16%,新关税将重创巴西30多万户咖啡种植家庭。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卢拉政府毫不退缩。早在金砖峰会上,卢拉就表示:"我们不需要一个皇帝!"这句话直指特朗普的霸权行径。卢拉在社交媒体上硬气回应:"巴西是一个主权国家,不受任何外来干涉。"他直言:"难道他的团队里就没一个有头脑的人提醒他,不要那样侮辱另一个国家吗?把外国利益凌驾于巴西主权之上,这是不可接受的。"
卢拉的反击并非口头说说。早在今年4月,巴西众议院就通过了《经济对等法》,授权政府采取多种反制措施,包括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施加贸易限制、暂停商业优惠,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冻结知识产权。巴西外长毛罗·维埃拉更是直接将特朗普的关税警告信原封退回,并在记者会上抖开信件副本,指出每句话都浸透着对巴西内政的干涉。
市场反应也展现了巴西的韧性。一些分析师指出,巴西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其实并不高。美国虽然是巴西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但巴西对中国的出口是对美国的两倍多。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表示,巴西几乎没有任何合理动机去屈从于美国总统的个人意愿。
中国成为巴西应对美国压力的重要伙伴。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881.7亿美元,同比增长3.56%,远超美巴贸易额。随着美国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国已开始增加从巴西购买大豆、牛肉和鸡肉等产品。巴西农业咨询公司Datagro负责人普利尼奥·纳斯塔里表示:"由于贸易争端,中国可能从巴西购买更多谷物和蛋白质,减少对美国产品的需求。"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没有吓倒巴西,反而可能成为卢拉的"政治礼物"。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前外交部长塞尔索·阿莫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此举只会让巴西加倍履行对金砖国家的承诺:"特朗普的攻击正在加强我们与金砖国家的关系,因为我们希望建立多元化的关系,而不是依赖任何一个国家。"
随着2026年巴西大选临近,关税争端也成为国内政治角力的焦点。卢拉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强硬反击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妥协则可能被视为软弱。右翼势力试图利用这一矛盾攻击卢拉政府,而卢拉则希望借此团结国内各派力量,向选民展示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总结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凶猛,却难以撼动巴西的战略定力。卢拉政府不仅早有准备,还巧妙利用这一争端强化了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及其他金砖国家的联系。当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干预他国内政时,收获的往往不是屈服,而是更强烈的反弹。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特朗普仍执着于美国独霸天下的旧梦,这种过度自信最终只会让美国自食其果。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谁就能在未来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