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吧。这样不仅能方便您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觉更有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的内容是根据权威资料和个人看法写的原创文章,在今日头条上独家发布72小时。希望大家点击支持原创,文章最后有文献来源和截图,供大家参考。
走在德黑兰的街头,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露出她们的头发,这不仅仅是时尚的变化。在伊朗,头巾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代表着宗教信仰和对政府的忠诚。现在,这种变化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以前,伊朗对女士戴头巾的规定非常严格。法律要求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头巾,不遵守的人可能会被关进监狱,甚至受到鞭打。街上还有专门的警察巡逻,监督这件事。仅仅在2014年的三个月里,就有超过22万女性因为头巾问题被带到警察局,其中有9000人被关了起来。
2022年,这种高压达到了顶点:一个名叫玛莎·阿米尼的库尔德女孩,因为头巾戴得不够规矩被带走,结果在拘留所里去世了。这件事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怒火,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最后,在广大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最高领导人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强制戴头巾的规定在形式上算是结束了。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就像历史上某些重要时刻,一个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意味着更深层次的变化,比如以前剪掉辫子。在伊朗,不戴头巾就是普通民众用行动对抗严苛规定的体现。
伊朗的正式名称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个名字表明,伊斯兰教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1979年的革命推翻了国王,宗教领袖们成为了国家的领导者。他们的宪法规定,教士们可以根据宗教经典获得永久的领导权。全国大约有40万教士,构成了这个特殊统治阶层的核心。
所有的权力最终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最高领袖。他不仅是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还掌控着最高法院的任命权。有意思的是,伊朗有两个军队系统:一个是普通的国家军队,另一个是直接听从领袖指挥的“革命卫队”。
这支革命卫队可真不简单。他们有12.5万人,拥有自己的海军、陆军和空军。这支队伍掌控着国家最厉害的导弹部队,还指挥着一个庞大的民兵组织“巴斯基”。平时有40万人,战时能迅速增加到百万之众。
更为重要的是,革命卫队的影响极其广泛,深深介入国家经济的核心部分。据说,他们控制了伊朗除了石油之外超过一半的进口商品和接近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他们运营的企业产值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5%左右。这已经不仅仅是军队,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权力与经济交织的综合体。
为了确保权力牢牢掌握在领导人手中,伊朗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平衡体系。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宪法监护委员会”,简称“宪监会”。这个由12人组成的机构拥有巨大的权力:一方面,它可以审查议会通过的法律是否符合伊斯兰教法,不符合的可以直接否决;另一方面,它掌控着重要的“人选关卡”——所有想要竞选总统或议员的人都必须先通过它的审核。
2021年的总统大选就像一个例子,很多候选人报名,但最后只有7个人能参加。温和的候选人被完全排除在外。领导人直接任命了其中6个人,另外6个人虽然表面上要经过司法总监和议会的共同评定,但司法总监也是领导人任命的,所以这12个人实际上都是领导人意志的体现。
当议会和宪监会争论不休时,一个名为“国家利益委员会”的机构便介入调解,该委员会的成员由领袖直接挑选并领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能够监督所有政府部门的工作。至于司法系统,最高领导人司法总监也是由领袖指派的,负责整个司法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即便是由民众选举产生的总统,也需要获得上级领导的正式认可才算真正就职。此外,他的所有行动都会受到宪法监督委员会等机构的密切关注。这些复杂的制度设计,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权力最终集中到最高领导人手中。
尽管权力集中,伊朗并未因此变得富裕。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之初,伊朗的人均收入大约为现在的8000美元,那时还比韩国高一些。然而,经过45年的发展,伊朗的人均GDP却下降到了约4400美元,仅为中国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里面自然有美国长期制裁的影响,但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体制内的腐败和管理上的失效。伊朗在全球廉洁度排名中经常处于末尾,2024年排名跌到了第151位,跟孟加拉国、刚果这些国家差不多。《古兰经》中明确指出贪污是严重的罪行,但当权者对女性戴头巾的要求如此严格,为什么在处理腐败问题上却变得如此松懈呢?
与此同时,伊朗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率达到了80%左右,过去依靠乡村宗教网络维持的统治基础,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据说官方自己也承认,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清真寺门庭冷落,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年轻人正在接受世俗教育,对学习神学当教士的兴趣不大。
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往往在投票时表现得最为明显。2021年的那次选举,由于候选人被严格筛选,导致投票率大幅下降,仅有48%,这是历史上的最低点。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13%的选票是空白的,这实际上是选民无声的抗议。
到了2024年,因为前总统意外去世,又进行了一次补选。第一轮投票时,参与的人很少,只有39%。尽管改革派努力动员支持者参加第二轮投票,最终的投票率才勉强达到49%,改革派的佩泽什基安才险胜。这么低的投票率,其实反映了民众对这个体制的很大不满。
最近几年,伊朗有个事儿在国际上挺出名的,就是他们经常挂起一面特殊的“复仇旗”。这面旗子挂在贾姆卡兰清真寺,意义重大,按照传统,它代表着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报仇的决心。在过去的一千三百多年里,除了因为宗教原因,这面旗子总共只挂过四次,差不多每三百年一次,非常庄重。
就在2020年至2024年的四年里,这面“血旗”频繁升起,一共出现了四次!背后的原因让人揪心:革命卫队的重要人物苏莱曼尼在伊拉克被美军炸死、苏莱曼尼的葬礼上发生了踩踏事件让人唏嘘不已、极端组织ISIS在纪念活动上制造了爆炸、以色列轰炸了伊朗在叙利亚的大使馆,多名军官丧生、哈马斯的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遭遇爆炸身亡……
每次升旗时都宣誓要报复,但实际上行动却往往力度不足。比如,对美军基地的袭击据说只导致了几名美军士兵轻微脑震荡。
这种“血旗”频繁出现又很快消失的现象,成为了国际间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揭示了两个严重的问题:首先,内部情报系统存在严重漏洞,重要人物的行踪、核科学家(包括被称作“核计划之父”的法赫里扎德在街头遇害)以及严密保护的政要住所的信息,似乎都能轻易落入对手手中;其次,政权的实际力量薄弱,它的强硬姿态更多是为了内部团结和震慑,一旦真正面对冲突,反而显得顾虑重重,首要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安全。
现在的情况让很多伊朗人,特别是那些有才华的人,决定离开。回想1979年,那时候大多数留学生学成后都会回来帮助国家。现在呢,情况完全变了,十个留学生里能回来一个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差不多有400万伊朗人住在国外,其中很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他们宁愿在国外辛苦工作,也不愿意回到国内领取那点象征性的福利。
现在国内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失业率很高,很多年轻人整天闲逛。货币里亚尔的情况也很糟糕,黑市上美元兑换里亚尔的汇率从2018年的1比7万,一路下跌到了现在的1比50万甚至更低,这让辛苦攒钱的老百姓看着自己的钱不断贬值。
最重要的是,科技打破了信息的壁垒。例如,马斯克的“星链”技术,在伊朗就有上百个设备在秘密使用,这让年轻人能够避开限制,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再轻易相信官方所描述的“最幸福国家”的画面。
在德黑兰的街道上,年轻女性大胆地展示着自己的头发,这不仅仅是揭开了头巾,更像是一种向未知变化的邀请。头巾的放下,就像是平静湖面上的第一道涟漪。一个依赖宗教权威和乡村联系的社会体系,正在面对现代化、城市化和信息时代的冲击,它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未来将如何发展?
真相或许并不掌握在那些有权有势的宗教领导人手中,而是隐藏在德黑兰街头那些追求自由的年轻人眼神里,以及这个国家表面平静却处处暗流涌动的现实中。
伊朗最近又发生了关于头巾的争议事件,一名16岁的女孩因此不幸脑死亡。观察者网2023-10-23
据外媒报道,伊朗总检察长表示正在审查女性头巾法,研究是否对其进行修改。——来源:澎湃新闻,2022年12月4日
伊朗关于是否废除道德警察的问题尚未有定论,抗议者为此发起了为期三天的罢工活动。——摘自界面新闻,2022年12月6日
据外媒报道,伊朗“圣城”清真寺首次挂上了红旗,这可能意味着复仇的决心。这一举动引发了人们对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担忧。朱梦颖,环球网,2020年1月5日
亲爱的读者,只有通过更多的互动,你们才会被视为忠实粉丝。如果你们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最新文章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