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妈,您这是干什么?5斤车厘子就要四百多块!您一个月养老金才9千7,这么花钱合适吗?"儿子李明看着母亲手里的购物袋,语气里满是不悦。
"我花自己的钱买点水果怎么了?"67岁的王淑华有些委屈。
"您就是太惯着自己了!这么贵的水果,我们年轻人都舍不得买,您倒好,一买就是5斤!"儿媳妇陈丽也在一旁附和着。
"妈,您这样下去,以后养老怎么办?钱都被您这么糟蹋了!"小儿子李强也开口了。
面对儿子儿媳的轮番指责,王淑华深深吸了一口气。第二天,她做了一个决定,让全家人都慌了神...
01
王淑华是梧桐市第三中学的退休语文教师,今年67岁,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退休后每月能拿到9700元的养老金,在这个三线小城市里,这份收入算得上相当不错了。
"王老师,您这日子过得真是让人羡慕啊!"邻居刘大姐提着菜篮子从楼下走上来,看到王淑华正在门口摆弄刚买回来的鲜花。
"哪里哪里,就是一个人过,图个清静。"王淑华笑着回应,手里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您看看,这花多新鲜!肯定不便宜吧?"刘大姐凑近了看。
王淑华摆摆手:"也就三十多块钱,买点花摆在家里,心情好。钱就是用来花的嘛,攒着又不会生小钱。"
刘大姐竖起大拇指:"您这想法对!我家那口子天天说省钱省钱,搞得家里跟和尚庙似的,一点生活情趣都没有。"
两人聊着天,王淑华开门请刘大姐进屋坐坐。客厅布置得温馨雅致,茶几上摆着精美的茶具,电视柜旁放着几盆绿植,墙上挂着她亲手写的字画。
"王老师,您这家布置得真好,处处都透着文化气息。"刘大姐打量着房间。
"退休了有时间,就想把生活过得精致一点。"王淑华给刘大姐倒了杯茶,是上好的铁观音。
"您家两个儿子都在本市吧?"刘大姐问道。
王淑华点点头:"大儿子李明在银行工作,小儿子李强自己做生意。他们工作都挺忙的,很少回来。"
"年轻人嘛,忙事业要紧。您一个人在家不觉得孤单?"
"还好,我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每天买菜做饭,看看书,有时候约几个老同事出去走走,挺充实的。"王淑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得。
刘大姐喝了口茶,赞不绝口:"这茶真香,肯定不便宜吧?"
"朋友送的,说是什么正宗安溪铁观音。我也不太懂,反正喝着香就行。"王淑华淡淡地说。
"您就是会享受生活!像我,买个茶叶都要在超市里比来比去,最后还是买最便宜的。"
王淑华笑了笑:"人活一辈子不容易,该享受的时候就要享受。我教了四十年书,现在退休了,有养老金保障,为什么不能过得舒服一点?"
刘大姐深以为然地点头:"您说得对!钱不花留着干嘛?又带不到棺材里去。"
两人正聊得起劲,王淑华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大儿子李明。
"明明啊,怎么了?"王淑华接起电话。
"妈,晚上我和丽丽过去吃饭,您做点什么菜?"李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好啊,我去买点新鲜的菜。你们想吃什么?"
"随便做点就行,别太麻烦。"
"不麻烦,难得你们回来一趟。对了,强强也一起来吧,我多做几个菜。"
"行,我给他打电话。妈,您别买太贵的菜,简单点就行。"
王淑华愣了一下:"怎么了?买点好菜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觉得没必要。好了,不说了,我还要开会。"李明匆匆挂了电话。
王淑华看着手机,眉头微微皱起。刘大姐看出了她的困惑:"王老师,儿子关心您呢。"
"是啊,可能是担心我花钱吧。"王淑华收起手机,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
刘大姐起身告辞:"那我就不打扰您准备晚饭了。您家儿子真孝顺,还惦记着您别累着。"
王淑华送走了刘大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思考。李明刚才话里的意思让她有些不舒服,但她很快摇摇头,不想多想。
下午四点,王淑华拎着购物袋出门了。梧桐市最大的超市离她家不远,走路十分钟就到了。她习惯在这里买菜,品种齐全,质量也好。
进了超市,王淑华直奔生鲜区。她精挑细选了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又买了一条鲜活的鲈鱼,准备做清蒸鱼。在肉类柜台,她挑了上好的五花肉,准备做红烧肉,这是小儿子李强最爱吃的。
"阿姨,您真会挑,这鱼多新鲜!"卖鱼的小伙子热情地说。
"给我处理一下,去鳞去内脏。"王淑华满意地点头。
"好嘞!阿姨您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人,这鱼做清蒸最好了。"
王淑华在超市里慢慢逛着,每样东西都仔细挑选。她买了儿媳陈丽爱吃的进口酸奶,又挑了一些精美的小点心。
推着购物车走到水果区时,王淑华被一排排红艳艳的车厘子吸引住了。
02
"这车厘子看起来真新鲜!"王淑华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
水果店员是个年轻的女孩,见有顾客停下,立即热情地介绍:"阿姨,这是刚到的智利车厘子,JJ级别的,个头大,甜度高,特别新鲜!"
王淑华拿起一颗车厘子仔细端详,果实饱满,颜色鲜艳,看起来确实诱人。"多少钱一斤?"
"88块一斤,这个价格在市里算很实惠了。"店员说着,还特意让王淑华尝了一颗,"您尝尝看,保证甜!"
王淑华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可口,汁水丰富。"确实不错,给我称5斤吧。"
"好嘞!阿姨您真会选,这批车厘子是我们今天刚到的货,最新鲜了。"店员利索地装袋称重。
"一共440块。"店员报出价格。
王淑华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机扫码付款。她想着,儿子儿媳难得回来吃饭,买点好水果也是应该的。车厘子营养价值高,对身体好,花这点钱值得。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妈?您在这里干什么?"
王淑华回头一看,是大儿子李明。他西装笔挺,看起来刚下班的样子,正一脸惊讶地看着她。
"明明?你怎么在这里?"王淑华有些意外。
"我来买点东西。"李明的目光落在母亲手里的购物袋上,特别是那袋车厘子,"妈,您这是买的什么?"
"买点水果,晚上你们不是要回来吃饭吗?"王淑华举起袋子,"新鲜的车厘子,你们尝尝。"
李明走近一看,脸色顿时变了:"妈,您这是干什么?5斤车厘子就要四百多块!您一个月养老金才9千7,这么花钱合适吗?"
声音不小,引得周围购物的人都侧目而视。王淑华感到脸上一热:"我花自己的钱买点水果怎么了?"
"您这不是花钱的问题,这是浪费!"李明压低声音,但语气依然严厉,"88块钱一斤的车厘子,您知道我们一个月买水果花多少钱吗?"
就在这时,儿媳陈丽也出现了,她怀里抱着五岁的孙子小宝。看到这个场面,陈丽立即明白了什么。
"妈,您又买这么贵的东西?"陈丽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您就是太惯着自己了!这么贵的水果,我们年轻人都舍不得买,您倒好,一买就是5斤!"
小宝好奇地看着大人们,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买水果会让爸爸妈妈生气。
王淑华觉得很委屈:"我就是想给你们买点好水果,怎么就成了浪费了?"
"妈,您这样想问题就不对了。"李明语重心长地说,"您看看现在物价多高,什么都涨价,您这样花钱,以后怎么办?"
"就是啊妈,您要为将来考虑考虑。"陈丽附和着,"而且您平时也是这样,买菜总买最贵的,用的护肤品也是大牌子,这样下去真的不行。"
周围的顾客开始议论纷纷:
"现在老人都这样,花钱没节制。"
"是啊,年轻人压力多大,老人还这么浪费。"
"我妈就很节省,从来不买这么贵的东西。"
王淑华听着这些议论,感到羞辱和愤怒。她声音有些颤抖:"我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现在有自己的养老金,买点好东西怎么了?"
"妈,您别激动。"李明看了看周围的人群,"我们回家再说。"
"不,我就要在这里说清楚!"王淑华的情绪有些失控,"我教了四十年书,现在退休了,有养老金,为什么不能过得好一点?我又没找你们要钱!"
"妈,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陈丽的声音提高了,"我们是关心您,怕您把钱都花光了,以后生病住院怎么办?"
"就是,妈,您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很担心。"李明的语气里带着威胁的意味,"您这样下去,以后我们真的不管了!"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进王淑华的心里。她看着儿子儿媳,眼中含着泪水:"你们...你们就是这样对我的?"
小宝被大人们的争吵吓到了,开始哭起来。陈丽连忙安慰孩子:"宝宝别怕,大人在说话呢。"
王淑华深深地看了李明一眼,然后拎起购物袋就要走。
"妈,您别走,我们回家好好谈谈。"李明追上去。
"没什么好谈的。"王淑华头也不回,"今天晚上你们就别回来了。"
03
第二天是周末,小儿子李强按照约定来到母亲家。他开着一辆不太新的轿车,车身有些轻微的划痕,但依然保养得还算整洁。
"妈,我来了!"李强推门进屋,脸上挂着惯有的笑容。
王淑华正在厨房里忙活,听到声音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回来了。"
"妈,您怎么了?看起来不太高兴。"李强走进厨房,看到母亲正在洗菜。
"没什么,就是有点累。"王淑华继续手里的活,没有回头看儿子。
李强察觉到气氛不对,正要询问,大哥李明和嫂子陈丽也到了。一家人聚在客厅里,气氛有些微妙。
"妈,昨天的事情,我们再谈谈吧。"李明开门见山。
王淑华从厨房出来,围裙还系在腰间:"有什么好谈的?我花自己的钱买东西,还要经过你们同意吗?"
"妈,您别这样说。"陈丽抱着小宝,"我们是关心您啊。"
"关心?"王淑华冷笑,"你们的关心就是在超市里当着那么多人指责我?"
李强一头雾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李明把昨天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李强听完,也皱起了眉头:"妈,您确实花钱有点大手大脚了。88块钱一斤的车厘子,确实太贵了。"
"你看,连强强都这么说。"陈丽立即附和,"妈,我们真的是为您好。"
王淑华看着两个儿子,心里五味杂陈:"所以你们都觉得我不应该花钱买好东西?"
"不是不应该,是要合理消费。"李明正色道,"妈,您想想,您现在每个月的开销是多少?买菜要买最贵的,用的护肤品是什么SK-II,一套就要好几千。还有您那些衣服,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的。"
"就是啊妈,"李强也加入了批评的行列,"我上次看到您网购的记录,一个月网上购物就花了三千多。您一个老人,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陈丽点头赞同:"别人家的老人都很节俭,我妈现在每个月生活费就一千多,还觉得够花了。您这样花钱,真的不正常。"
"我不正常?"王淑华的声音提高了,"我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现在有养老金,为什么不能过得好一点?我又没偷没抢!"
"妈,您这样想问题就错了。"李明站起身,开始来回踱步,"您现在身体还好,但是万一以后生病了怎么办?医疗费用那么高,您把钱都花光了,到时候怎么办?"
"就是,妈,您要为将来考虑。"李强也说,"而且您这样花钱,给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别人都说,您看那家老太太,花钱如流水,儿子们都不管。"
王淑华听到这话,气得浑身发抖:"所以你们是担心别人说闲话?"
"不是这个意思。"陈丽连忙解释,"我们是真的担心您。您看,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在节省开支,您这样..."
"我这样怎么了?"王淑华打断了她的话,"我花的是自己的钱!我又没问你们要一分钱!"
"妈,您别激动。"李明试图缓和气氛,"我们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
"好好说?"王淑华冷笑,"你们轮番指责我,哪里是好好说?你们嫌我花钱多,那好,从今以后我一分钱都不花了,行了吧?"
"妈,您这话说得太绝对了。"李强说,"我们不是要您不花钱,是要您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什么叫理性消费?"王淑华质问,"按照你们的标准,我应该买最便宜的菜,用最便宜的护肤品,穿最便宜的衣服,这样才叫理性?"
陈丽小声说:"也不是最便宜的,就是...适合您年龄的。"
"适合我年龄的?"王淑华更生气了,"我才67岁,身体健康,为什么不能用好的东西?"
李明看到母亲越来越激动,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妈,您就是太固执了!我们说什么您都不听,一意孤行!"
"我固执?"王淑华站起身来,"我教了一辈子书,培养了无数学生,现在退休了想过得舒服一点,就成了固执?"
"妈,您别拿以前的事情说话。"李强也有些不耐烦了,"现在是现在,以前是以前。您现在就是花钱没节制!"
"没节制?"王淑华的眼泪开始往下掉,"我一个月9700的养老金,花几百块买车厘子就是没节制?你们知道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吗?"
"妈,您别说这些了。"陈丽抱紧了怀里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您以前的付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您的消费观念确实有问题。"
"我的消费观念有问题?"王淑华擦了擦眼泪,"那你们的观念就没问题?李明,你每个月还房贷多少钱?李强,你开车加油一个月多少钱?"
兄弟俩被问得哑口无言。
王淑华继续说:"你们花钱的时候怎么不说理性消费?就许你们花钱,不许我花钱?"
"妈,这不一样。"李明为难地说,"我们花钱是必需的,您花钱是...是享受。"
"所以我就不能享受?"王淑华的声音变得尖锐,"我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想享受一下就不行?"
客厅里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小宝被大人们的争吵吓到了,开始大哭。陈丽连忙哄孩子:"宝宝别怕,奶奶和爸爸叔叔在讨论问题呢。"
王淑华看着哭泣的孙子,心软了一下,但很快又坚硬起来。她看着两个儿子:"你们今天来就是为了批评我?"
"妈,我们是希望您能听进去我们的话。"李强说,"真的,您这样花钱不行。"
"不行又怎么样?"王淑华站起身,走向阳台,"这是我的家,我的钱,我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
李明和李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愤怒。
"妈,您要是再这样固执下去,"李明终于说出了威胁的话,"那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管了!"
王淑华缓缓转过身,看着儿子:"你说什么?"
"我说,您要是继续这样浪费钱,我们就真的不管您了!"李明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坚决。
王淑华愣了几秒钟,然后冷冷地笑了:"好,很好。你们走吧,以后也别来了。"
"妈,您别说气话。"李强想要缓和,"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商量的?"
"商量?"王淑华摇头,"你们想商量什么?商量我应该怎么花钱?商量我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不需要商量,你们走吧。"
陈丽抱着孩子站起身:"妈,您消消气,我们改天再来看您。"
"不用了。"王淑华背对着他们,"你们会后悔的。"
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李明和李强不知道该说什么,最终选择了离开。
房门关上后,王淑华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着茶几上还没收拾的茶具,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04
夜深了,王淑华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客厅里的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但她的心里却一片冰凉。
她起身走到书房,打开了抽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文件。有她的退休证、养老金存折,还有一些她平时很少翻看的东西。
王淑华拿出一本相册,慢慢翻开。第一页是她年轻时的照片,穿着朴素的蓝色工作服,站在讲台前,眼神清澈而坚定。
"那时候多年轻啊。"她轻声自语。
翻到后面,是两个儿子小时候的照片。李明和李强穿着她亲手缝制的小棉袄,笑得天真烂漫。照片上的她抱着两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时候多可爱,现在..."王淑华叹了口气。
她想起了那些年的艰辛。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为了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她经常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
"我那时候为了你们,连十块钱的化妆品都舍不得买。"王淑华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继续翻着相册,看到了儿子们上大学时的照片。那时候她已经开始有了一些积蓄,但依然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们。
翻到最后几页,是近几年的照片。儿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而她,终于可以为自己花钱了。
王淑华合上相册,心情更加复杂。她明白儿子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辛苦了一辈子,现在终于有机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要继续压抑自己?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她的老朋友,原来的同事张老师。
"淑华,你还没睡吧?"张老师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还没,有什么事吗?"王淑华调整了一下情绪。
"我刚才听我女儿说,在超市看到你和你儿子在争吵,是怎么回事?"
王淑华沉默了一下,然后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
张老师听完,沉思了一会儿:"淑华,你儿子们的担心我能理解,但是你的想法我也理解。"
"是吗?"王淑华有些意外,"你不觉得我花钱太多了?"
"我觉得你花得合理。"张老师说,"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为了孩子什么都舍得,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我们为自己花点钱怎么了?"
王淑华感到一丝安慰:"可是他们说我浪费。"
"浪费什么?你又没有挥霍无度,就是买点好的东西,过得精致一点,这也叫浪费?"张老师的语气有些愤慨,"我看是他们的观念有问题。"
"他们说担心我以后生病没钱。"王淑华说。
"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张老师分析道,"你有医保,还有养老金,又有积蓄,就算生病也不会没钱治。他们这样说,我看是有别的想法。"
"别的想法?"王淑华有些不解。
"算了,我也不好多说。总之,你自己的钱,你有权决定怎么花。别让孩子们绑架了你的生活。"
挂了电话,王淑华陷入了深思。张老师的话让她想到了一些之前没有仔细考虑过的问题。
她重新打开抽屉,拿出了一些文件。这些文件她平时很少看,但今天突然想仔细研究一下。
王淑华在台灯下仔细翻看着这些文件,眉头越皱越紧。她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慢慢涌上心头。
"原来如此。"她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愤怒。
她开始在纸上写下一些要点,每写一条,她的神情就更加严肃一分。写完后,她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
"是时候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了。"王淑华把纸条收好,准备明天就开始行动。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是时候了"几个字,然后合上了本子。
05
接下来的几天,王淑华的行为开始变得有些反常。
邻居刘大姐最先注意到了异常:"王老师,您最近怎么总是出门啊?以前您这个时间都在家里看电视的。"
王淑华正拎着包准备出门,听到问话,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有些事情要处理。"
"什么事情啊?需要帮忙吗?"刘大姐关心地问。
"不用,我自己能处理。"王淑华的语气很平静,但刘大姐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一天,王淑华去了社区办事处。她在那里待了很久,和工作人员询问了很多问题。
"王老师,您需要了解什么政策吗?"社区工作人员礼貌地询问。
"我想咨询一些关于家庭方面的问题。"王淑华的语气很认真。
从社区出来后,王淑华又去了几个地方。她去了律师事务所,去了一些她平时很少去的机构。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咨询一些问题,了解一些情况。
回到家后,王淑华把这些天的收获整理成文件,分门别类地放好。她的动作很细致,像是在准备什么重要的事情。
与此同时,李明和李强也开始察觉到了异常。
李明在上班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请问您是李明先生吗?"
"我是,您哪位?"李明有些疑惑。
"我是梧桐市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有一些关于王淑华女士的事务需要确认,请问您方便接听吗?"
李明一听涉及到母亲,立即紧张起来:"什么事务?我妈怎么了?"
"具体的情况我们不能在电话里详细说明,需要相关人员来确认。"
"我妈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李明的声音提高了。
"请您不要担心,只是一些例行的确认。如果您有时间,请尽快过来一趟。"
挂了电话,李明坐立不安。他立即给母亲打电话,但是王淑华的手机一直占线。
李强也在同一天接到了类似的电话,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要求他去确认一些关于母亲的事务。
兄弟俩在电话里交流了情况,都感到很困惑和担心。
"哥,你说妈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李强在电话里问。
"我也不知道,她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李明很焦虑,"要不我们去妈那里看看?"
"好,我马上就过去。"
两兄弟几乎同时赶到了母亲家楼下。李明先到,看到李强的车也刚刚停下。
"强子,你也来了。"李明快步走过去。
"嗯,我也担心。妈的电话打不通,律师事务所又打电话,肯定出什么事了。"李强锁好车,两人一起上楼。
到了母亲家门口,李明按门铃,里面传来王淑华的声音:"谁啊?"
"妈,是我们,明明和强强。"李明回答。
"你们来干什么?"王淑华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是没有开门的意思。
"妈,您开门啊,我们有事要问您。"李强在门外说。
过了一会儿,门才慢慢打开。王淑华站在门口,神情淡然,但兄弟俩总觉得她的眼神有些不一样。
"进来吧。"王淑华让开身子。
兄弟俩走进客厅,发现茶几上放着一些文件。王淑华迅速把文件收了起来,但李明还是看到了一些内容。
"妈,律师事务所给我们打电话了,说要确认一些关于您的事务,是怎么回事?"李明直接问道。
王淑华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儿子:"什么事务?我不知道。"
"妈,您别装了。"李强有些着急,"肯定是您去咨询了什么,不然他们怎么会给我们打电话?"
"我去咨询怎么了?我有自己的权利,去咨询一些问题不是很正常吗?"王淑华的语气很平静。
李明看着母亲,总觉得她在隐瞒什么:"妈,您到底咨询了什么?他们说得很严重,让我们必须去确认。"
"那你们就去确认啊,我又没拦着你们。"王淑华端起茶杯,慢慢喝着茶。
兄弟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担忧。母亲的反应太反常了,平时她遇到什么事都会和他们商量,但现在...
"妈,您是不是还在为那天的事情生气?"李强试图缓和气氛,"我们那天说话确实重了点,但我们真的是关心您。"
王淑华放下茶杯,看着小儿子:"生气?我为什么要生气?"
"妈,您这样说话让我们很不安。"李明说,"您到底想做什么?"
"我什么都不想做,就是想过自己的生活。"王淑华站起身,"你们也看到我了,我很好,你们可以走了。"
"妈!"李强有些急了,"您这是怎么了?我们是您儿子,有什么事不能说吗?"
王淑华转过身,看着两个儿子,眼神变得有些冷漠:"儿子?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我儿子吗?"
这句话让兄弟俩都愣住了。
就在这时,李明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妈,我们必须谈谈。"李明握着手机,声音有些颤抖。
王淑华看着儿子惊慌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现在想谈了?"
李强看着哥哥的表情,心里升起不详的预感:"哥,怎么了?"
李明没有回答弟弟,而是直直地看着母亲。
李明看着母亲坚决的神情,声音有些颤抖:"妈,您...您真的要这么做?"
"怎么,现在知道着急了?"王淑华头也不回。
李强也慌了,脸色苍白:"妈,我们错了,我们真的错了,您别这样..."
就在这时,陈丽也匆忙赶来,一进门就红了眼圈:"妈,您消消气,那些话我们不该说的..."
然而,看着三个人慌张的样子,王淑华只是冷冷一笑。她所做的这件事,彻底让儿子儿媳们傻眼了...
06
"妈,律师刚才又打电话了,说您要停止所有对我们的经济支持?还要取消我们的紧急联系人身份?"李明的声音有些发抖。
王淑华点点头:"是的,我都办了。"
"为什么?"李强几乎是喊出来的,"妈,您这样做我们怎么办?"
陈丽哭着说:"妈,您这是要逼死我们吗?"
王淑华冷笑一声:"逼死你们?我只是停止了一些支出,怎么就逼死你们了?"
"什么叫一些支出?"李明的声音提高了,"妈,您知道您每个月给我们多少钱吗?"
"我当然知道。"王淑华走到茶几旁,拿起一个文件夹,"李明,每月3000元房贷补助,李强,每月2500元生活费补助。另外,小宝的兴趣班费用每月1200元,你们两家的水电燃气费我也在承担,每月大概800元。"
听到母亲如此详细地列出这些数字,兄弟俩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还有,"王淑华继续说道,"李强你上次创业失败欠的5万块钱,是我帮你还的。李明你们家装修超支的3万块,也是我出的。"
"妈..."李强想要说什么,但被王淑华打断了。
"我还没说完。"王淑华的语气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陈丽,你的化妆品、衣服,经常是我买单。还有你们全家的旅游费用,去年海南、今年新疆,都是我出的钱。"
陈丽的脸涨得通红,想要反驳但说不出话来。
"所以,你们现在告诉我,我花400块钱买车厘子是浪费?"王淑华的声音突然提高了。
客厅里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小宝的啜泣声。
李明颤抖着声音说:"妈,我们...我们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那个意思?"王淑华冷笑,"那是什么意思?你们担心我花钱太多,影响了对你们的资助?"
"妈,您别这样说。"李强试图为自己辩护,"我们是真的关心您。"
"关心我?"王淑华打开文件夹,拿出一张纸,"这是我最近三个月的开销记录。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2800元,包括买菜、水电费、日用品。你们觉得这多吗?"
兄弟俩看着那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开销,连几块钱的小葱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每个月给你们的钱,总共是7500元。而我自己的生活费,只有2800元。"王淑华的声音很平静,"现在你们告诉我,到底是谁在浪费钱?"
陈丽终于忍不住了:"妈,我们也没有强迫您给我们钱啊!"
"没有强迫?"王淑华转向陈丽,"李强创业失败的时候,是谁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要是还不上钱就要跳楼?李明买房差钱的时候,是谁说老人不帮忙就是不心疼儿子?"
陈丽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低头抹眼泪。
"还有,"王淑华继续说道,"每次我想买点好东西的时候,你们就说我不会过日子。但是你们要钱的时候,怎么不说你们不会过日子?"
李明想要为自己辩护:"妈,我们的房贷压力确实很大..."
"房贷压力大?"王淑华打断了他,"你们买房的时候,我就说过量力而行。是你们坚持要买那个贵的,现在又来怪压力大?"
"我们也没想到房价会这么高..."李明的声音越来越小。
"没想到?"王淑华冷笑,"你们没想到的事情多了。没想到创业会失败,没想到装修会超支,没想到养孩子会这么贵。但是每次出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我要钱。"
李强终于爆发了:"妈,您说这些有什么意思?我们是您儿子,您帮我们不是应该的吗?"
这句话一出口,客厅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王淑华愣了几秒钟,然后笑了,那种笑容让人看了心寒:"应该的?我帮你们是应该的?"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李强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想要解释。
"不,你就是那个意思。"王淑华走到窗边,背对着他们,"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一个提款机。只要你们需要钱,我就应该给。但是我想为自己花点钱,就成了浪费。"
陈丽抱着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妈,我们真的知道错了,您别这样..."
"知道错了?"王淑华转过身,"错在哪里?错在被我发现了吗?"
她走到茶几前,拿起另一份文件:"这是你们最近三个月的开销记录,我让人调查的。"
07
听到"调查"这个词,李明和李强的脸色彻底变了。
"妈,您...您调查我们?"李明不敢置信地看着母亲。
"不调查怎么知道真相?"王淑华打开文件,"李明,你告诉我,你和陈丽上个月去高档餐厅吃了几次饭?"
李明张了张嘴,但没有回答。
"我告诉你,七次。平均每次消费800元。"王淑华的声音很平静,但听起来像在宣判,"李强,你的车最近加油用的都是98号汽油,比95号贵30%。"
李强的脸涨得通红:"妈,这些都是...都是必要的开销。"
"必要的?"王淑华冷笑,"陈丽,你上个月买化妆品花了多少钱?"
陈丽低着头不敢回答。
"2800块。"王淑华替她回答了,"这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总和。而你们说我买400块的车厘子是浪费?"
客厅里鸦雀无声,只有小宝的抽泣声。
王淑华继续翻着文件:"李强,你每个月的烟酒费用是多少?"
"妈,我..."李强想要解释。
"1500块。"王淑华看着小儿子,"你一个月抽烟喝酒的钱,比我买衣服的钱还多。"
"这不一样,我需要应酬..."李强的声音越来越小。
"应酬?"王淑华放下文件,"你们的应酬是必要的,我的车厘子就是浪费?你们的消费是合理的,我的护肤品就是奢侈?"
李明想要为自己和弟弟辩护:"妈,我们的情况您不理解..."
"我不理解?"王淑华打断了他,"我太理解了。你们指责我花钱多,实际上是怕我花的钱影响了给你们的资助。"
这句话说中了要害,兄弟俩都沉默了。
"你们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的生活质量,只关心我的钱包还能给你们多少支持。"王淑华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失望。
陈丽终于忍不住了:"妈,您这样说太绝对了。我们也关心您啊,经常来看您..."
"经常来看我?"王淑华转向陈丽,"你们多久没有陪我吃过一顿饭了?真正的陪我,不是来要钱的时候。"
陈丽被问得哑口无言。
"李明,你上次和我聊天是什么时候?不是汇报工作,不是要钱,就是纯粹的聊天。"王淑华看着大儿子。
李明低着头,想不起来。
"李强,你上次给我买过什么东西?除了母亲节那束花,还有吗?"
李强也答不上来。
王淑华坐回沙发上,看着眼前的三个人:"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买那些所谓的贵东西吗?"
"为什么?"李强小声问道。
"因为只有我自己会对我好。"王淑华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楚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你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快乐。而我,只有我自己。"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我每天一个人在家,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看电视。"王淑华的眼中有了泪光,"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偶尔买点好东西奖励自己。"
陈丽哭得更厉害了:"妈,我们不知道..."
"你们不想知道。"王淑华擦了擦眼角,"你们只想知道我这个月能给你们多少钱,下个月还能不能继续资助。"
李明想要说什么,但王淑华摆摆手阻止了他。
"我教了40年书,培养了无数学生。退休后,我有9700元的养老金,在这个城市算不错的收入。"王淑华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我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是妈,您这样停止资助我们,我们真的很困难..."李强说道。
"困难?"王淑华站起身,"你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吗?我年轻的时候,一个月工资68块钱,要养活你们兄弟俩,还要供你们上学。那时候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不敢买,你们知道吗?"
兄弟俩低着头,不敢回应。
"现在你们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收入,只是没有了我的补贴就叫困难?"王淑华的声音提高了,"那我当年是什么?"
客厅里安静得可怕,每个人都在思考着王淑华的话。
08
沉默持续了很久,最终是李明先开口了:"妈,我们...我们确实做得不对。"
王淑华看着大儿子,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习惯了您的帮助,把它当成了理所当然。"李明的声音很小,"当您想为自己花钱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担心,担心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李强也低着头说:"妈,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指责您买车厘子,不应该说您浪费。"
陈丽抱着孩子,哭着说:"妈,我们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们不会再说三道四。"
王淑华听着他们的道歉,表情没有太大变化:"道歉我听到了,但是我需要看到改变。"
"什么改变?"李明问道。
"首先,尊重我的生活选择。"王淑华坐回沙发,"我买什么、用什么、吃什么,不需要你们批准。"
"好,我们答应。"李强连忙点头。
"其次,你们需要学会独立。"王淑华继续说道,"我不会完全断绝对你们的帮助,但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无条件资助。"
李明有些紧张:"妈,您的意思是..."
"我会重新制定帮助的规则。"王淑华拿出一张纸,"我已经想好了。"
她开始宣读自己制定的新规则:"第一,房贷补助降为每月1500元,期限两年。两年后你们必须自己承担。"
李明点点头,虽然比以前少了,但总比没有好。
"第二,生活费补助取消。你们都有工作,应该能养活自己。"
李强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没有反对。
"第三,孩子的教育费用我可以承担一部分,但是你们也要出资。比例是我出60%,你们出40%。"
陈丽松了一口气,至少孩子的教育不用担心。
"第四,紧急情况下我可以提供帮助,但是需要提前说明用途,并且要有还款计划。"
李强想要说什么,但被王淑华的眼神制止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王淑华的语气变得严肃,"你们需要定期陪伴我,不是来要钱,而是真正的陪伴。每周至少一次,每月至少陪我出去一次。"
这个要求让兄弟俩有些意外,但他们很快就同意了。
"最后,如果你们再次指责我的生活方式,或者把我当成提款机,我会立即停止所有帮助。"王淑华的语气很坚决。
李明和李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接受。
"妈,我们同意这些规则。"李明说道,"我们会遵守的。"
"好,那从下个月开始执行。"王淑华把规则放在茶几上,"你们可以拿回去仔细看看。"
陈丽抽泣着说:"妈,我们真的知道错了。以后我们会尊重您的选择,也会真心陪伴您。"
王淑华看着眼前的三个人,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我不是要跟你们断绝关系,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关系更健康。"
"我们明白。"李强说道,"妈,您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们再也不会多嘴了。"
"那你们对我买车厘子还有意见吗?"王淑华问道。
"没有,绝对没有。"李明连忙摇头,"您的钱,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那我现在就去买5斤车厘子,你们有意见吗?"王淑华站起身。
"没意见!"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
陈丽也连忙说:"妈,我和您一起去,我想尝尝那个车厘子到底有多好吃。"
王淑华看着儿媳,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笑容:"好,我们一起去。"
09
一个月后,王淑华家里来了客人。
"王老师,您这气色真好!"邻居刘大姐提着自己做的小菜上门。
"托您的福,最近心情不错。"王淑华笑着接过小菜,"进来坐坐。"
客厅里摆着一大盘车厘子,红艳艳的特别诱人。
"哎呀,这车厘子看起来真新鲜!肯定不便宜吧?"刘大姐又问起了老问题。
"88一斤,昨天儿子买的。"王淑华的语气很轻松。
"您儿子买的?"刘大姐有些意外,"以前不是说您买贵东西他们会有意见吗?"
"现在不会了。"王淑华请刘大姐坐下,"他们想明白了。"
就在这时,李明和陈丽带着小宝来了。
"妈,我们来陪您吃晚饭。"李明进门就说,"今天我们做饭,您休息。"
"刘大姐也在啊,那一起吃吧。"陈丽热情地打招呼。
刘大姐看着这温馨的场面,感叹道:"王老师,您这家庭真和睦。"
"现在确实比以前好多了。"王淑华看着在厨房忙活的儿子儿媳,眼中满是欣慰。
小宝跑到奶奶身边:"奶奶,爸爸说以后每周都来陪您。"
"是吗?那奶奶很开心。"王淑华摸着孙子的头。
"奶奶,这个车厘子真甜!爸爸说这是最好的车厘子。"小宝一边吃一边说。
李强也来了,手里拎着一袋东西:"妈,我买了您爱喝的茶叶,还有一些水果。"
"又买东西,浪费钱。"王淑华嘴上这么说,但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
"妈,您值得最好的。"李强认真地说,"以前是我们想法有问题。"
刘大姐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羡慕极了。
晚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李明和陈丽做了几个王淑华爱吃的菜,李强买了好酒。
"妈,您尝尝这个鱼,是按照您教我的方法做的。"陈丽夹菜给婆婆。
"味道不错,比以前有进步。"王淑华点头赞许。
"妈,下周我们陪您去省城看看,听说那里有个很好的展览。"李明提议。
"好啊,我们很久没有一起出去了。"王淑华很高兴。
小宝在旁边说:"奶奶,我想和您一起去看展览。"
"当然可以,我的乖孙子。"王淑华宠溺地看着孙子。
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天。李明主动给母亲倒茶,李强给母亲捶腿,陈丽陪着聊天。
"妈,您这个月还买了什么好东西?"李强问道。
"买了一套护肤品,还有几件衣服。"王淑华如实回答。
"那就好,您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李明说道。
"是啊妈,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享受生活是应该的。"陈丽附和。
王淑华看着儿子儿媳,心里很满足。这才是她想要的家庭关系,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而是真正的亲情。
临走时,李明给了母亲一个信封:"妈,这是我们兄弟俩商量的,您的车厘子基金。"
"什么意思?"王淑华打开信封,里面是2000块钱。
"我们每个月给您2000块,专门用来买您喜欢的东西,车厘子、化妆品、衣服,什么都行。"李强解释道。
**"这不是资助,这是我们的心意。"陈丽补充说,"您养育了我们,现在轮到我们孝敬您了。"**
王淑华看着手里的钱,眼眶有些湿润:"你们有这个心意就够了,钱我有。"
"妈,您就收下吧,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明坚持说。
最终,王淑华收下了这份心意。不是因为需要钱,而是因为感受到了儿子们真正的关爱。
三个月后,王淑华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一大盘鲜红的车厘子,配文是:"生活就应该像车厘子一样,甜甜的。感谢我的家人们理解和支持我的选择。"
这张照片得到了很多点赞和评论,大家都说王老师活得通透,家庭和睦。
而王淑华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次"风波"。有时候,为了获得尊重和理解,需要一些勇气和智慧。她很庆幸自己做出了那个决定,让家庭关系回到了正轨。
现在的王淑华,依然每个月买车厘子,依然用好的护肤品,依然过着精致的生活。不同的是,儿子们不再指责她,而是支持她。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有尊严、有关爱、有理解。
车厘子依然是88块钱一斤,但它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它不再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而是家人和睦的象征。
半年后,王淑华的老同事张老师来家里做客,看到满桌的精美菜肴和那盘必不可少的车厘子,感叹道:"淑华,你这招真是绝了,既让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又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温暖。"
王淑华笑着给老友倒茶:"其实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为了孩子什么都舍得,但不能让孩子们觉得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是啊,适当的'狠心'有时候反而是对家庭最好的爱护。"张老师点头赞同。
正说着,李明和李强又来了,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份旅游计划。
"妈,我们给您报了一个欧洲旅游团,您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次我们陪您去。"李明兴奋地说。
"这个费用我们来承担,您就负责开心就行。"李强补充道。
王淑华看着儿子们期待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状态:被尊重、被关爱、被真正当作家庭的重要成员。
王淑华明白,真正的孝顺不是无条件的经济支持,而是尊重老人的选择,给予老人应有的关爱和陪伴。当子女学会了尊重,老人也就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那5斤车厘子,最终成为了这个家庭重新审视彼此关系的契机,让每个人都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