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4S店之前,小李的购车清单上还写着丰田卡罗拉和本田思域。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12万预算,只能在这些合资品牌里挑挑拣拣。 直到销售顾问神秘兮兮地告诉他:“现在12万能开走奥迪A3了。 ”小李愣在原地,反复确认了好几遍车标——四个圈,没错,就是奥迪。 更让他震惊的是,隔壁奔驰展厅里,一台七座SUV GLB的落地价被压到了16万以内,而凯迪拉克的广告牌上赫然印着“XT4全款一口价15.99万起”。 过去遥不可及的豪华车,如今直接杀进了本田CR-V、丰田RAV4的腹地。
奥迪的“遮羞布”被彻底撕开。 年初奥迪Q2L官降5万时,很多人以为这是厂家最后的诚意。 结果不到半年,这款小型SUV的裸车价一路跌到12.5万,比官降后的价格又砍掉近5万。 销售私下吐槽:“所谓的官降,不过是10万优惠的遮羞布。 ”坐进车内,小李发现这车卖的真就是车标和外观——中控屏黑边能停航母,仪表盘样式还停留在五年前,甚至保留了CD机。 但转头看到车门上四个圈标志,又觉得这钱花得值:“12万买奥迪,要啥自行车? ”
凯迪拉克的“实在价”让日系车冒冷汗。 上汽通用最近玩起了狠的,XT4改款直接标出“全款一口价15.99万”。 销售拍胸脯保证:“这价没套路,国补、贷款贴息全另算! ”小李对比配置单倒吸凉气:1.5T发动机爆出211马力,比本田CR-V的1.5T(193马力)还猛;33英寸巨屏配高通8155芯片,车机流畅度碾压丰田的祖传车机;2779mm的轴距比CR-V长了78mm,后排能跷二郎腿。 最难得的是,实体按键居然没被大屏取代。 “日系省油? 现在油价8块,这车油耗才7.25升,一年能差几顿饭钱? ”销售一句话让小李默默划掉了购物清单里的本田。
奔驰7座车成了“鸡肋王”。 北京某奔驰4S店里,挂着“GLB 180动感型落地15.98万”的横幅。 销售苦笑着解释:“这车就卖给两种人——非要7座、非买奔驰的。 ”小李体验后秒懂:第三排连他家柯基都嫌挤,1.3T发动机踩油门光吼不走。 但转头看到隔壁本田在卖UR-V七座版,落地22万,又觉得这奔驰标真香:“16万买标送车,第三排就当赠品了! ”
宝马的“三缸危机”逼出骨折价。 宝马X1的1.5T三缸版现在14万就能提车,但看车的人都在抢2.0T四缸版——裸车15.8万,轮毂从18寸升级到19寸,音响喇叭翻倍,还白赚手机无线充电。 销售偷偷吐槽:“买三缸机? 开出去人家以为你穷到只剩标了! ”更扎心的是实测对比:这车轴距2802mm,比老款宝马X3只短6厘米,后排能轻松躺平。 而隔壁丰田RAV4卖到18万高配,塑料感满满的中控台让看惯宝马内饰的小李直摇头。
经销商在亏本甩卖中“割肉求生”。 某奥迪4S店经理晒出上月账单:卖了130台车,倒亏170万,平均每台赔1.3万。 “现在卖车就像放血,不放就得死”。 宝马销售说得更直白:“卖辆5系提成300,卖比亚迪汉能拿800,您说我们推谁? ”这些豪华品牌4S店如今靠强制装潢包回血——号称“16万的奔驰”要加3万装饰,贴的是成本300块的劣质膜。
二手市场正在上演“踩踏事故”。 杭州二手车商老陈刚拒收一辆2023款奥迪A4L:“去年收车价21万,现在新车才22万,谁敢收? ”更惨的是宝马5系车主,刚买一年就遇到新车狂降16万,二手车估值瞬间蒸发10万。 某车主在维权群怒吼:“29万买的不是车,是张高价修车预约卡! ”他晒出的维修单显示:车窗升降异响维修费2800,48V轻混电机故障更换要2万。
日系4S店遭遇“客户大逃亡”。 广汽丰田销售小张发现,最近来看凯美瑞的顾客总在对比奥迪A3:“人家一听A3才12万,转身就往奥迪店跑。 ”更让他焦虑的是凯美瑞混动版落地23万,而凯迪拉克XT4 2.0T才17.99万。 “客户问我凯美瑞比XT4强在哪? 我说省油...可人家回怼XT4加一箱油的钱,够买辆自行车了”。
新能源车在降价潮中“闷声发财”。 当小李纠结买16万的奔驰GLB还是18万的凯迪拉克XT4时,比亚迪销售默默递上唐DM-i的钥匙:满油满电跑1200公里,7座空间比GLB大两圈,智能座舱能打王者荣耀。 最狠的是价格——顶配才21万,还免购置税。 试驾完回奔驰4S店,销售正推销“分期五年免息”,小李幽幽回了一句:“你们车机能OTA升级吗? ”销售瞬间僵住的表情,成了压垮他购买欲的最后一根稻草。
买车人掉进了“金融魔术”陷阱。 宝马4S店挂出“26.3万史上最低”的广告牌,但签合同时小李才看清单:贷款手续费1.2万、强制装潢1.5万、保费1.4万...落地直奔32万。 更坑的是库存车——某车主花15.8万买的宝马X1,发现轮胎生产日期比整车早10个月,销售轻飘飘一句:“展车不算库存! ”这些套路正在维权群刷屏:有人为12万奥迪A3加价2万换真皮座椅,结果发现原厂就是仿皮;有人买16万奔驰GLB被强绑五年保险,算下来比裸车贵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