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立陶宛防长萨卡利埃内突然飞抵菲律宾,与菲防长特奥多罗签署防务合作备忘录,高调宣称两国要“共同对抗敌对国家”,矛头直指中国。
立陶宛现役兵力仅1.4万人,装备全靠北约施舍;菲律宾则因南海挑衅被中国制裁,国内通胀飙至27.2%,民众为50比索/公斤的天价大米哀嚎。
菲防长特奥多罗被曝持马耳他“黄金护照”(价值60万欧元),随时可抛弃菲律宾逃往欧洲。 这场看似“抱团取暖”的闹剧,实则是立陶宛为讨好美国、菲律宾为转移国内危机的绝望赌博。
2021年,立陶宛为讨好美国,允许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踩踏中国红线。 中方当即反击: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驻立大使撤离,贸易通道全面切断。
立陶宛木材、牛肉、乳制品被中国市场永久拉黑,中欧班列绕道而行,最大港口克莱佩达港吞吐量暴跌40%。 1300多家企业倒闭,每天42家企业破产,失业率飙至17.4%创欧盟纪录。
为表“忠诚”,立陶宛以4倍高价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导致能源成本暴涨300%,民众每月取暖费高达800欧元。 政府债务突破47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GDP的62%,濒临国家破产。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因中期选举惨败、支持率跌至19%,急需转移国内矛盾。
他默许美军在直面南海的苏比克湾重建基地,储存弹药,还将东海与南海捆绑为“单一战区”,配合美日澳围堵中国。
菲律宾海警在半月礁、舰长礁非法挑衅,甚至联合美日演练“模拟船只碰撞”,企图制造摩擦。
菲防长特奥多罗被曝持马耳他护照(编号1259234),通过支付60万欧元“投资”入籍。
根据菲律宾宪法,内阁官员持双重国籍属违法,最高法院判例明确要求取消其任职资格。
特奥多罗2007年任防长时主张“对华外交沟通”,2023年却变身反华急先锋,在东盟污蔑中国记者为“特工”,推动对抗性政策。
立陶宛防长萨卡利埃内在马尼拉发布会上宣称:“我们和菲律宾有相同的敌对邻居! ”更危言耸听将中俄朝伊污名化为“轴心”,鼓动“民主国家联合对抗”。
两国签署的防务合作仅限网络安全、情报共享和弹药生产,立陶宛连子弹都需进口,所谓合作实为外交作秀。
立陶宛真实意图是向美国递“投名状”:因担忧美军撤离波罗的海,企图通过亚太反华行动换取美国安全承诺。
立菲防长会晤后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于7月1日宣布:制裁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推动涉南海《海洋区域法》),永久禁止其入境中国。
中国海警随即在黄岩岛领海开展高强度执法巡查,舰艇列阵宣誓主权。
经济反制同步亮剑:中国暂停进口菲律宾芒果、香蕉、椰油,掐住其农业命脉;立陶宛木材、乳制品继续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立陶宛苦等美国承诺的6亿美元信贷落空,只收到1亿美元军火(需自费购买)。
欧盟140亿欧元“援助”被曝90%是基建规划空头支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甩锅:“立陶宛应自己承担后果! ”
特朗普政府宣布:8月1日起对菲律宾输美商品加征20%关税,威胁“敢报复再加税”! 此时菲律宾对美出口占其总量的17%。
立陶宛民众在零下20℃寒冬中无力支付天价取暖费,抗议者举牌“不要当美国炮灰! ”
菲律宾米价突破50比索/公斤,贫民窟出现“土饼充饥”(泥土混盐巴制成),政府被迫宣布全国粮食紧急状态。
菲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公开抨击:“南海挑衅是政治自杀! ”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正联合在野党,推动对特奥多罗的违宪调查。#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