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荣光的接班人,为何没能走出自己的高光时刻?何超的三十岁,正撞在中国足球梦与现实的交界线上。
上个月的夜晚,郑州航海体育场灯光灿烂,河南队的替补席却不见何超的身影。拉莫斯站在场边,一套让河南队焕然一新的战术被球迷津津乐道——鲜见的是,本土球员钟义浩、黄紫昌好像突然“开窍”,状态回勇、进球不断。有河南老球迷揶揄:“终于等来教练组懂我们球员的那天!”而何超的存在感却越发稀薄。
何超并非无名小卒。他初出茅庐就在亚泰踢上主力,里皮东亚杯亲自点将,甚至说过“他可以接班郑智”。人人都以为,这位曾让豪门开出高价的中场,未来可期。可事实却总是爱和期待唱反调。当钟义浩和黄紫昌靠着足够努力和一点点运气坐稳主力时,何超却像在温水中游泳——既没大失误,也无数得分,却始终无法成为拉莫斯的新宠。
有人曾私下问过何超,最遗憾的是什么?他沉默好久,说:“可能是没能去成上港吧。当时机会就在眼前,后来就没了。”再后来,武汉三镇的冷板凳让他的状态一落千丈。加盟河南队后,体能见底,出场次数稀少,甚至出现助攻变失误的尴尬画面。拉莫斯用完新人,回头也没再多给何超机会。
此时,坊间传言愈演愈烈。有人说,何超该学会低调接受替补定位,有人却断言,“以他的能力还混不了中甲?简直天方夜谭!”几桩流言最刺激人:“去找李金羽吧,辽宁铁人需要你。”“一个亚泰曾经的主心骨,没准还能撑起一支冲超队!”
球迷自有各自的立场:有人对他的低谷报以唏嘘,也有看客早早划定“过气”二字。可我始终记得,何超曾因一次被记者问起“为何没能兑现天赋”而怒不可遏。他挥着手,像个赌气的男孩,“你们以为我不想拼?脱离体系太久,心理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这句抱怨里,有多少球员默默的惶恐,又有多少机会被错失在微小的决定之间?
三十岁,很多人觉得刚好是一个中场球员最成熟的年纪,但在残酷的职业足球场——这是天花板,也是分水岭。何超能否真的投奔辽宁铁人,重塑自我,拉回属于自己的那点光?没人知道。他身上并不缺技术,也不缺对抗经验,唯一差的,可能就是一个真正信任他的领队,和一段能够畅快呼吸的时间。
一种很少被外界看到的“中国足球诅咒”是,每当新星被寄予厚望时,我们集体制造期望,然后急不可待地送上“接班”标签,却极少有人问一句,这份荣光到底会不会成为下一道枷锁?何超从未抱怨过什么,也未曾高调告别过谁。他只是继续训练、继续等待,或许还会等一个属于他的下一个90分钟。
你觉得,像何超这样的球员,是被自己抛下的,还是被这个体制抛下的?倘若你是他,会选择在更低的平台重新证明自己,还是就此放下身段走向沉默?足球赛场上有太多高开低走的故事,却总有人愿意相信逆风时的又一次奋起。也许下一个小小的联赛夜晚,他还能为辽宁铁人带来惊喜。等他的,不只是球迷的掌声,更是对自己曾经热爱最坦诚的交代。
这个故事还没到句号。我们可以争论他的去向,可以质疑他的选择,但在足球之外,那样一个三十岁的“曾经天才”,终究还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缠斗到底。你的理解会改变他的选择吗?